一、项目背景
1、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为农村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乌兰浩特市政府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古城村成为兴安盟试点示范村。受乌市领导委托,北京万合创景国际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乌兰哈达镇古城村村庄进行规划设计。
古城村村庄规划鸟瞰图
2、古城村的现状
古城村具有特殊的人文景观——古村遗址,但村庄发展水平较低,朝鲜民族特色逐渐消失,村民住宅质量较差,村庄部分道路不成体系,给排水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齐备等方面,亟需通过村庄规划来纠正改善。
3、规划的任务与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对乡村文化历史的尊重,对可持续发展的尊重。
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创新驱动力是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客观反映各地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基于以上两点,北京万合创景国际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古城村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建设“四美”(即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生活美)古城村的规划任务,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宽产业和收入渠道、深入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水绕村庄美如画绿水悠然人家”的规划目标。
古城村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二、规划构思与定位
1、古城村简介
古城村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内,是乌市朝鲜族居民聚居村之一,拥有浓厚的朝鲜民俗文化与辽金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素有“歌舞之村”的美誉。民族构成以朝鲜族和蒙古族为主,种植业方面以水稻和玉米为主。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得出古城村虽有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但产业发薄弱、农民增收乏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整体风貌欠佳;村庄特色资源利用不足,挖掘和提升潜力大。
2、规划的定位与策略
在 “建设美丽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环境中,现代城市越来越倾向于重返自然,而近年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旅游互访均逐步增多,在此契机下,古城村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建设发展有机水稻、养殖业、朝鲜族民俗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大有可为。
因而规划将古城村发展定位为“兴安盟的民俗文化休闲度假胜地”与“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将古城村构建成为高品质度假休闲及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打造成为生态舒适、文化共融、永续发展的活力乡村社区。
发展策略:
保留兴安盟 最美的乡村生态环境
挖掘兴安盟 最浓的乡土文化氛围
建设兴安盟 最具活力的朝鲜族乡村社区
三、规划方案
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建设生态舒适、文化共融、永续发展活力乡村社区为目标,调整村域产业布局,规划村庄。
1、 村域产业布局5大分区及内容
古城村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a.古城民俗度假区
依托古城遗址与古城中心村,以朝鲜族文化为特色,建设以特色农居观光、住宿,民族美食品尝、制作体验,民族节庆活动体验等为主度假休闲区。规划设计有:村庄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养老社区、朝鲜特色美食街、农家度假酒店、朝食悦养生会馆、渔家农庄等。
村庄综合服务中心
朝鲜族风格文化长廊
b.有机水稻产业区
依托现有有机稻田与稻米加工厂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乌兰浩特市知名有机稻米及稻田鱼品牌。规划设计有:有机水稻加工厂、有机水稻种植区、有机水稻观光区。
有机稻生产加工示意图
c.滨水休闲娱乐区
依托阿木古浪河良好的滨水环境,打造以水上娱乐、自驾营地等项目为主的乡村娱乐中心。规划设计有:水岸长桥、稻香“码头”、滨水步道、滨水果林、自驾营地、水上娱乐中心。
垂钓采摘
d.田园景观风貌区
依托现有旱田基础,打造乌兰浩特市第一个玉米迷宫,将农田景观与趣味活动相结合。规划设计有:玉米迷宫等。
玉米迷宫
e.工艺品制作产业区
利用稻田与朝鲜族美食特色,打造草编工艺品加工厂与家庭式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规划设计有:朝鲜族特色工艺品加工厂、家庭式农副产品加工中心。
特色农副产品加工
朝鲜族特色工艺品
2、村庄规划
a.规划构思
根据本次规划的现状以及所进行的沟通,村庄空间规划以整治为主,方案本着“延续—整合—提升—激活”的思路,进行村庄空间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规划方案。
b.功能结构
在村域整体功能的基础上,以产业策划以及空间理念为指导,构建村庄的功能结构布局。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十一片”的整体格局。
古城村村庄规划功能结构图
一心:主要是南侧村委会为核心,结合商业、卫生室、幼儿园以及广场、公园形成的综合服务中心,为整个村庄的村民提供服务
两轴:一条村子中部连接周边村落的对外交通发展轴;一条是村庄南部的滨水景观轴
十片:一个生态养老社区、一个稻米加工片区、包括金宝屯和古城村四个居住片区,四个生态农业片区部,另外还包括外部的文化古迹片区。
四、整治优化的措施
以美丽乡村,生态优先为导向,结合古城村现状,以小规模渐进式推进村庄整治为手段,制定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浪费的整治优化措施。
1、 环境整治优化
2、村庄风貌整治优化
保持“灰瓦白墙”这一典型朝鲜民居特色,令古城村充满生机与活力。3、建筑整治优化
将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建筑元素、建筑符号融入民居,突出民俗文化村的民族特色。
围墙
大门
五、项目结语
规划不仅提出了发展定位与目标,更结合实际,提出系统可操作的村庄整治及提升改造方案,获得了盟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在3月9日出版的《兴安日报》头版头条中,更是对万合创景国际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署名报道。3月9号兴安日报
相信在该规划设计的指导下,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一定能够成为构建健康文明、安定和谐、生态优良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